《快穿:反派今天洗白了吗?》主角为谢槐沈安旭,作者一颗蒲公英种子如沐春风的脑洞跟想象力,情节环环相扣,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。如今梦回前生,虽然已经当了皇帝,但谢槐的安全感却是负数。安全感为负数的谢槐坐立不安,马不停蹄地就开始各种为自……
如今再见,恍如前生,
事实上,也的确是前生。
好在,华阳忍住了。
谢槐一见面就骂人,骂伺候华阳的宫人,嫌她们没能伺候好华阳。
华阳一脸感动,感动完出声为鸳鸯说话。
鸳鸯在重生的她心里,份量很重。
她自然要为鸳鸯说话。
谢槐从善如流,一副看在阿姐份上不计较的样子。
看望完华阳,谢槐以国事繁忙为由,依依不舍地离去,离去前,千叮咛,万嘱咐,让华阳若是受了委屈,一定要告诉他,千万别自己忍着。
华阳忍住泪意,点头应下。
但,直到谢槐离开,她也没出声让谢槐出手惩治定远侯一家。
谢槐啧了一声,白期待了。
还以为华阳会以看定远侯不顺眼为由,借由皇帝对她的感情,给定远侯上眼药呢。
毕竟,定远侯自己**确实不干净,一旦在皇帝面前上了眼药,包死的。
哦,还有一件事,这个时候,阿纳利托这小子还是蛮人酋长的无数儿子之一,不受重视,如今隐瞒了身份,在京都晃荡呢。
来都来了……
嘿嘿,先知先觉的感觉,真是……美妙啊。
他怎么就没有重生的机缘呢?
哦,他有剧情啊,那没事了。
谢槐心情颇好地离去,随行宫人见他心情不错,提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。
随侍宫人都觉得谢槐是因为长公主大好,心情才如此愉快的。
而王莲,王莲猜测,陛下心情如此好,想必是因为容将军即将抵达的缘故。
虽说有点可惜容将军这种年少有为的少年英才,不过,谁让看上他的是皇帝呢?
至于谢槐,他找到了工部侍郎。
为什么不找工部尚书?
因为工部尚书是个老古板,而工部侍郎还年轻。
年轻人脑子比较灵,最重要的是,好忽悠……不是,是精力充沛,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。
谢槐给对方下了密旨,让其秘密行事,暗中网罗全国工匠能人,组建天工阁。
他毕竟是搞了一辈子机械专业的,手搓核弹他做不到,但烧玻璃这种有手就行的活,还是能做到的。
玻璃就是琉璃,烧出来当奢侈品卖给达官显贵们。
哼,有钱才能为所欲为,否则他拿头去御驾亲征吗?
什么?
国库充盈,他可以闭眼冲?
冲个屁,一场自然灾害下来就能见底信不信?
更何况打仗这种持续烧钱的活动。
总之,钱,粮,多多益善。
这东西,技术性不高,所以,保密工作需要做好。
脖子上套着的绞索都拦不住人们对金钱的追求,更何况只是简单单纯的皇权。
除了琉璃,还有造纸业,印刷,把持书籍流通等等路子。
如果他不是皇帝,搞这些意味着要么造反,要么被当下鸡蛋的母鸡圈养。
但他是皇帝,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起来。
当然,拿出更多金蛋之前,他得手中持有足够的力量才行。
所以,容辞到底什么时候到?
到的时候记得把他的十八块金牌带回来,那可是金子做的。
被谢槐惦记的少年将军,此时正在京畿之地的河边短暂停歇。
有人提前拦截住他,劝他不要听召入京。
“我虽不解陛下为何会在蛮人异动的时候召我入京,可若是有人网罗罪名坑害,我自问问心无愧,也相信陛下英明神武,必不会被小人所蒙蔽。”
他脸上还戴着面具,面对前来劝阻的文人,他如此说道。
前来劝阻的文人,是太傅大人的门生,这种事,要是传出去,九族都得感谢他杀头之恩。
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。
只是,他的好意,这位名声在外的少年将军并不理会。
文人叹息一声,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英武少年,对方尚未及冠,却已经累积了赫赫战功。
不客气一点,甚至可以说得上一句功高震主。
蛮人自先帝继位就一直屡次骚扰大宁。
起初只是试探性地骚然,后来越来越过分,干脆举兵南下。
他们所过之处,烧杀掳掠,赤地千里。
对宁国百姓而言,蛮人和大宁有着罄竹难书的血海深仇。
而就是这样有着血海深仇,可大宁却拿其没有办法的蛮人,在眼前的少年手中屡次大败。
宁国养不出好马,太宗时从蛮人那里交换来的马匹,在蛮人当中并非什么好马。
他们自小放牧牛羊,无论男女皆善骑射。
自身所留的马,都是上好的战马。
蛮人南下,通常都是以轻快敏捷的骑兵为主的。
而大宁,则多是步兵。
蛮人和大宁相交地界,又大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。
除非蛮人想不开去闯大宁在边界预设的城池关卡,否则,他们南下后,完全是所向披靡的姿态。
大宁曾数次调集兵马,试图抑制住蛮人的嚣张姿态。
然而,接连三场大败后,宁国的士气彻底陷入低谷。
将士不愿意在野外同蛮人骑兵相遇,只愿意死守城池。
而蛮人,他们对城池多选择绕过和视而不见,又或者干脆围困,等对方自己弹尽粮绝。
除了大部分难啃的硬骨头,其余小县城,村落等等,尽数被他们烧杀殆尽。
老人青壮和高于车轮的孩童被无情杀死,女人则是被掳走。
许多百姓被掳走当成奴隶耗材,支撑他们存活下去的最大期望,就是等待着朝廷大军打过来,救他们于水火。
宁国北面的百姓,对蛮人恨之入骨,唯有不曾受过侵袭的更南方,才对蛮人没有什么实质感觉。
前来劝说的文人家乡就在北方。
他和蛮人,和普通百姓一样,有着难以洗刷的血海深仇。
所以,他是最感激眼前的少年的。
所以,他才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,公然违抗圣意,前来劝阻。
他做这一切的初衷,只是希望,边关的百姓不会失去少年这个定海神针和希望。
言语在少年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力,或者说,他听了太多太多陛下欲对他不利的言论。
甚至,他自己的部下,不少人以命相逼,都说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,他完全可以以蛮人为借口,拒绝宣召。
但他还是选择**而来。
不但选择了**而来,还安抚住了群情激愤的部下。
边关将士的军饷,被层层剥削之下,能够抵达将士手中的,所剩无几。
更早一些的时候,他们非但要面临蛮人骑兵的威胁,还要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。
边关将士都需要自己下地种粮,否则就要饿肚子。
他们拿到手里的军械,更是全是劣质品。
张将军尽全力也只能做到自己贴补一部分,带领将士自寻出路,外加朝廷赏赐的三瓜两枣,勉强过日子。
而这一切,源于先帝在数次大败后,对边关将士失去信心,转移了重心的缘故。
皇帝不重视,底下胆子足够大的官员,就敢公然欺上瞒下,将朝廷分发下来的饷银层层贪墨。
先帝时期此类贪墨事件曾经被揭露出去过。
而后,罪魁祸首所受的最大惩罚,只是被罢官。
并且,不久后,对方又再次运作,被皇帝起复。
有前面的榜样,后来人有样学样,甚至做得更绝。
而边关将士的哭诉什么的,他们历来都是这么哭诉的,先帝选择置之不理。
再问就是国库空虚,朕已经竭尽全力了。
实际上嘛,全力倒是确实是全力了,只是,钱根本到不了将士手中。
眼看自己再怎么做,都满足不了边关将士的胃口,先帝也觉得恼怒,后来相关奏折,他直接命人留中不发。
可以说,容辞异军突起的时候,接手的是一个糜烂至极的烂摊子。
战力是一点都没有的。
不但没有战力,一个个更是因为饥一顿饱一顿的。
时不时就有人冒着全族受累的风险选择当逃兵。
是他接手后,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,蛮人南下劫掠大宁,他则是带领士兵反向劫掠蛮人部落。
通过这种方式让士兵先吃饱,之后才开始有意识地训练,最终成就了白虎军这支精锐部队的赫赫威名。
太宗对蛮人足够重视,边关将士足足有五十万,还修建了诸多堡垒,就是为了预防蛮人起异心南下,威胁大宁。
然后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这样的情形,再来两代,大宁的底蕴就将彻底耗尽。
然后,就该是王朝末年了。
运气好,出个猛人还能续一波命。
运气不够好,没出猛人,那就直接亡国。
容辞在边关将士和百姓的心中,几乎成为信仰,就算是容辞要带着他们自杀,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拔刀自己抹了自己的脖子。
这么一个人,但凡他有异心,宁国这一代就能烽烟四起,被打烂掉。
但容辞偏偏是个忠臣。
他脑子里甚至有着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。
因此,在所有人都觉得,太师大人才刚刚病逝,陛下就宣召他入京,必然不是什么好事。
所有人都在劝他,激进一点的,恨不得掐着他脖子,让他干脆反了算了。
反正朝廷诸公也不把他们当人看,反而觉得他们是累赘,只会伸手要钱。
但他却选择力排众议,甘愿回京受死。
是的,受死。
他想过自己或许会凶多吉少,因此,他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。
也安抚住了白虎军,给他们留下了后路。
不过,他绝对想不到,皇帝不是要他的命,而是要他的人。
这个嘛,一般人也的确很难想得到就是了。
文人前去劝阻的消息被送呈到了谢槐案前。
宁国开国皇帝是个天降**,其人嫉恶如仇,最恨有人欺瞒于他。
他忧心后辈子孙也被人欺瞒,沦为傀儡,便暗中设立了令当时的百官在家里说话都得谨小慎微的情报机构。
虽然,这个情报机构,在先帝时期,就被百官扳倒,彻底沦为了摆设。
但底子还在,谢槐只要想,就能够随时起复,就连人手都是现成的。
毕竟,对方才倒台十年而已,而先帝在位时期,一共也就十五年。
等于说,先帝上位五年,该情报机构就被百官哄着先帝给废掉了。
从这里,也能够看得出来,百官对于该情报组织的忌惮。
该情报组织名称,名为巡天卫。
最初,是从御史台脱胎而出的,第一任巡天使,是由御史大夫兼任。
御史本就有监察百官,弹劾百官的职责。
开国皇帝那位天降猛人,只是单独划分了一部分出来,只听令于皇帝,让其成为自己手里所向披靡的利刃。
可谓是指哪打哪,绝不犹豫的忠犬一名。
每任巡天使,都是毋庸置疑的皇帝孤臣,身家性命,尽数系于皇帝之手。
上一任巡天使被腰斩,尸首弃于乱葬岗。
而他的左膀右臂,则是蛰伏了起来。
巡天卫被废,原本的成员境遇一落千丈,还要处处遭受打压欺凌。
再没有比他们更期盼于被起复的人了,也再没有比他们被起复后,更忠心,也更珍惜眼前一切的人了。
原身也曾起复过这些人,只是,他们在原身手里,彻底沦为了一把屠刀。
虐杀容辞全族的人,就是巡天卫,虐杀容辞未婚妻的人,还是巡天卫。
后期为阿纳托利保驾护航,让蛮人精锐骑兵长驱直入,更是联合坑杀了白虎军的,依旧是巡天卫。
自此,巡天卫的名声彻底变得烂臭。
从此以后,朝臣上任第一天,先斩巡天卫。
但现在,巡天卫还没有变成为虎作伥的伥鬼,其名声也还没有变得臭不可闻。